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_1200字

时间:2025-02-20 22:00:05
《童年》读后感_1200字

《童年》读后感_1200字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童年》读后感_12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童年》读后感_1200字1

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童年》读后感_1200字2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以作者高尔基自己的童年为写照写的。

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从小就失去的父亲,然后便被母亲送去了外祖父家,故事便从这里开始了。刚到外祖父家就特别不喜欢外祖父,感觉外祖父对他的不怀好意,所以就格外的留心外祖父的一举一动,对外祖父怀有一种好奇心,同时又很害怕他。在一次好奇心的驱使中,阿廖沙把白布丢进染缸因此被外祖父狠狠的打了一顿,阿廖沙更加害怕外祖父了。外祖父主掌家中的一切事物,视财如命,以打人为乐,阿廖沙因为调皮时常犯错所以也经常被外祖父毒打。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也是完全继承父亲的残暴,因为分家两个人互相残杀,不顾兄弟手足大打出手。他们间接的害死了阿廖沙的好朋友“阿茨冈”,对此阿廖沙更加的厌恶他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舅舅的一把火把作坊烧的差不多了,但因此他的妻子因为难产去世了,这也算是上帝给他的一个惩罚。这一切的一切都让阿廖沙觉得十分压抑。

而外祖母的出现就犹如黑暗里的一束光芒,她照亮了阿廖沙的整个童年,外祖母会经常讲故事给阿廖沙听,给他关爱,让他相信世间还是有真情的,这份爱驱散了阿廖沙内心阴暗的一面。同样带给阿廖沙温暖的还有,乐观朴实经常保护阿廖沙的小茨冈、勤劳正直的老人格里戈里、知识渊博的“好事情”。

阿廖沙又回到了外祖父那,可是外祖母和外祖父完全各过各的了。阿廖沙跟着外祖母,在这种日子中,阿廖沙知道了贫穷的可怕,年少懂事的他利用节假日、放学后的时间去外面捡破烂挣钱。在这期间,阿廖沙碰到了几个要好的朋友。在和他们相处的日子当中阿廖沙找到了一种叫友情的东西。他们那种纯真、毫无恶意、善良的性格让阿廖沙感到从所未有的温暖。

不久,在亲眼目睹母亲死后,阿廖沙出去谋生了。

与阿廖沙的童年相比较我的童年是快乐亦或是幸福的。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在那里,春天可以看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景象;夏天,可以和一群要好的朋友爬树抓知了;秋天,可以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风一吹,它们就像穿着金黄色连衣裙的美丽女孩翩翩起舞;冬天,可以欣赏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飘洒下来的样子,还可以同一群小孩推雪人。这一切的一切就像一个个动听的音符将童年串成一首悦耳的歌,在风中飘扬。

我也是和我的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我的外祖父比较严厉,他会很注重礼仪,比如说;和长辈吃饭的时候得让长辈先动筷子,不能乱说话,所谓“食不言,寝不语。”夹菜得夹自己那方不可逾越。但我外祖母是个非常慈祥的人,她会很宠溺我,会接受我许多无理的要求,我也会经常跟外祖母撒娇,时不时爬上她的肩头“骑马”,与外祖父比较我跟外祖母会更亲近。

我的童年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嫉恶如仇,有的只是天真烂漫,它在我心中纯洁就像一片白纸,不允许让任何人玷污。

童年就是这样,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它离开了。只留给我们无限的回忆。我的童年是如此,我想阿廖沙的童年亦是如此。待他人生垂暮时,再回忆起童年,也许是嘴角的一抹释然的笑;也许是浑浊的眼睛里闪动的泪光。不管怎样,童年总是最令人回味的。

《童年》读后感_1200字3

《童年》,是高尔基先生中期创作的代表作,是高尔基先生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断面。

《童年》这本书,不!应该说是高尔基先生的童年,令我感触至深。阿廖沙彼什科夫(即高尔基先生在故事中的名字)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里,而外祖父家里没有几个是好人,个个都粗野、自私、性情暴躁、贪财,“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高尔基先生是那样描述外祖父家里的人的,从中可以想象幼小而天真的阿廖沙在这个所谓的“外祖父家”过得怎么样,无疑是逃不了一顿又一顿的打,甚至有一次,外祖父居然把他打得失去了知觉,还大病了一场。阿廖沙的两个舅舅惨 ……此处隐藏13098个字……的困难,认清事情的好与坏。

一个山里的小男孩总是想着要走出大山去完成自己的梦。有一天,他爬过了一座山,但是他却看到还有一座大山在他面前,他没有退缩,坚定的信念让他勇敢地爬了过去,可是,他又看到了一座大山,但他还是没有动摇的想法......就这样他翻越了许许多多的大山。终于,他翻越了最后一座大山。最终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高尔基正如这个小男孩一样。高尔基曾意味深长地说: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至也更聪明。是的,我们要把挫折与困难当作是一种冒险,把学习和生活看做是一种冒险,当做是对自己理想的一种磨练和一种考验。

我想,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难免对遇到艰难困苦,也会在这些挫折中成长。我们只有微笑着去面对,才能让自己的在沿途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更多的东西,并能变得愈发自信成熟。走向人生的道路上。

《童年》读后感_1200字14

《童年》让人不得不感慨在那个年代里,至真纯真的人活的辛苦。“金钱”才是他们遇到彼此后的寒暄,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只是用金钱覆盖的语言为自己辩解,自己的立足之处不能被别人所占据。至真纯真的人在那些人眼里可就是要背负打骂的。

《童年》讲述了小男孩阿廖沙丧父跟着母亲瓦尔瓦拉和外祖母到外公家,阿廖沙在外公家饱受打骂,他遇到了小茨冈,小茨冈帮着他,可小茨冈却被阿廖沙的两个舅舅拉去搬十字架,舅舅们故意让小茨冈被十字架压死。之后他又认识老匠人格里戈里,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针捉弄格里戈里,当格里戈里瞎了的时候,外公竟然把他赶出染坊,外祖母说格里戈里是霉运,没错,十年之后外祖母与世长辞,外公倾家荡产,格里戈里却只扔下一句“唉,你们这一些人啊”。然后他又结识了新来的房客“好事情”,但外公不同意他们来往,于是让“好事情”搬走了。过了不久,母亲带了个继父回来,但继父经常打骂母亲,阿廖沙便在母亲家和外公家徘徊。外公家产尽光,他和外祖母在金钱上有着分别,就连茶叶外公也很吝啬。最后,阿廖沙在人间谋生了。

《童年》中悲催的气氛从头至尾的蔓延,我不知道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么想的。先是那两个舅舅,他们一心想着分外公的家产,只想着自己致富,更甚至妒忌之心剥夺了他们的良心,他们曾经联合起来让阿廖沙的父亲险些被阎罗王给抓取,他们还借着那搬十字架,考虑到他们的父亲会借助小茨冈再开一个染坊,他们就用十字架压死了可怜的小茨冈,鲜血还不足以洗刷他们的良心。更让人酸心的是,当阿廖沙问外祖母为什么当外公无理打她的时候,干嘛不还手,如果外祖母一出手,那外公别说打了,他自己都顾不了。外祖母却说她上帝让她与外公所结对,便是让外公管束她的,有一次,外公打她,甚至让外祖母的发卡活生生地入了她的肉,那得多疼,阿廖沙那时用枕头向外公扔去,外祖母还骂了阿廖沙。凭什么,外祖母得受这样的气。外祖母恐是只怀着一颗想保护阿廖沙的心,一颗坚守纯真的心面对着外公的毒打,而鲜血的涌出是为了以后伤疤的结痂,为了能更应了自己的心。

像舅舅们一样的人很多,他们对亲情的冷漠比不上对金钱的热情,他们的心犹如冰火两重天,面对利益成堆危险也很大,他们顾不得那危险,火一般地去做,可反过来面对那些亲情,不冷不暖,多一句话也是浪费生命,是冰;像小茨冈好事情的人很多,他们喜欢交友,就算别人怎样看待自己,自己行的端做得正,在他们眼里放人之心可无,就如小孩子一样,与别人谈话就是那样的真性情,自己的故事可以毫无顾忌地讲给自己信任的人听,在朋友困难的时候,自己便什么也不顾了,就是帮,就算给朋友一起受骂挨打也是开心的;像外祖母的人很多,他们很和蔼,什么事都为着别人着想,他们在镜子里只能看到别人过得好不好,自己的生活全然但却,总想着为别人搬一块砖造房,总忘了为自己拔一棵草填肚。

心,应该是透明的,没有一点瑕疵,重要的不是心的地位而是它的纯真,因为一颗纯真的心才能如孩子般看待生活,心的突口是明确的,它的血液知道该往哪里流,该为谁流。这个年代,不能说是太平,因为有太多的潜在陨石存在,它会不停地摧毁这个纯真的心。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活在这个凌乱的年代,能让一个人明白什么叫做善良,什么叫做忍耐,什么叫做无私可爱。

《童年》读后感_1200字15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因为讲述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写得十分传神。

主人公阿廖沙三岁时父亲去世,迫于家庭生计,被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开染坊,此时因为社会原因,经济困顿,外祖父的生意已经开始衰落,他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专横暴躁,时不时就打人。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也天天吵着要分家,分财产,家中整天乌烟瘴气,让人特别压抑。有一次,阿廖沙在表哥的怂恿下把白桌布染成了蓝色,导致外祖父的毒打。阿廖沙的母亲因为受不了如此压抑的环境,丢下幼小的他,离开了。在这样缺少爱的环境下,阿廖沙变得更加孤独。

但外祖母阿库林娜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也是给予阿廖沙关心和爱护的最多的人,也是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当家仓库燃起大火时,所有人都望而生畏,只有外祖母冲进火海中,将会爆炸的硫酸盐提了出来,减小了家庭损失,保护了更多人的安全;在外祖母和邻居吵架后,阿廖沙为外祖母报仇,将在地窖中的邻居锁了起来,外祖母知道后,马上去开门,并且将阿廖沙狠狠的数落了一顿;她还从一只猫的嘴中救下了一只受伤的八哥;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对阿廖沙讲童话故事……外祖母用行动对阿廖沙进行教育,阿廖沙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优秀品质,为阿廖沙后来走向社会带来很大影响。此外,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玩伴“小茨冈”、邻居“好事情”都给予了他人生很大影响。小茨冈在外祖父毒打他时替他阻挡,这是珍惜朋友之情的表现。后来高尔基身上都具有这些优秀的品质。阿廖沙珍惜这些人,愿意和他们交往,他爱外祖母、爱伙伴和邻居,因为从他们身上他学到很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阿廖沙是个自律性很强、懂得珍惜的人。

我的身边有许多爱我的人。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围绕我转,无微不至。每天妈妈烧好饭、洗好衣服,才叫我起床,吃过饭后,送我到校,然后匆匆上班,晚上陪在我身边,看着我做作业,有什么不懂得,细心为我讲解;爸爸双休日总会陪我放松,带我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去,让我了解社会,增长阅历;在老家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带一些家乡特产给我吃。读后感·在学校,我能感受老师和同学对我的爱,我是读初中才转到县城去的,刚开始感觉自己很难适应,节奏跟不上,基础又不牢,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很让我灰心,曾经很长时间很消沉,也对爸妈讲过要回老家学校。老师和同学没有放弃我,他们经常给我讲解题目,当我考试进步时适时给我鼓励,让我信心大增,至今仍忘不了语文老师奖励给我的蛋糕。七年级第二学期我已开始适应,成绩有了一定进步。妈妈不止一次地说过,我能这个班级学习是我的幸运!

相信每位同学都和我一样,享受爱都是满满的。同阿廖沙相比,我们身边都是关心、爱护我们的人,我们不缺爱,但为什么有一些人不能感受到并珍惜呢?有些同龄人却经常和父母做对,逃课,干违纪违法、对己对人都不好的事,真是不应该。

懂得感受爱的人,才会爱人;懂得感恩的人,才有爱心。我们应该懂得自律,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童年》读后感_12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搜券吧文库 www.soquans.com 版权所有